美国最新疫情动态 截至发稿前,一共确诊119人,其中:45人来自钻石公主号撤侨人员 3人来自中国武汉撤侨人员
70人为美国本土病例
美国本土病例具体分布如下:
今日新增确诊病例详情:
华盛顿州:新增3例死亡病例,一人6天前已去世
- 吉利德公司昨天表示,计划在华州对瑞德西韦Remdesivir进行测试,这款药被认为是治疗新冠肺炎的“特效药”,目前仍在进行第三期临床试验
- 华州多个学校关闭进行消毒清理工作
纽约:确诊第2例,为社区传播患者
今天,纽约确诊第二例,患者为男性,每日往返曼哈顿上班,并未和任何疫情严重国家来美人士接触,也未和任何确诊病例接触 3月1日,纽约确诊的首例患者女性,30岁左右,居住在曼哈顿,有伊朗旅行史,返回纽约后确诊,目前居家隔离中 纽约MTA从本周一开始,对所管辖的6400辆地铁车厢和5700辆公交车,进行专门的消毒处理
加州:科技公司鼓励在家办公,叫停年会 - 由于担心新冠病毒的传播,Twitter昨天表示,“强烈鼓励”全球近5000名员工在家办公
- 其中,中国香港和日韩办公室的员工必须在家办公,但其他办公室建议在家办公
- Twitter宣布将退出本月晚些时候在德州奥斯汀举行的西南偏南大会(SXSW)
德州:127名撤侨人员回家,圣安东尼奥市起诉CDC 3月2日,德州圣安东尼奥市对疾控中心、司法部、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等几大联邦政府机构提起诉讼 诉讼中指出,“联邦政府在撤侨人员释放的规划和实施中,未能与当地政府进行协商一致,给当地政府的行政与管理造成沉重负担。” 此前,CDC误放了德州圣安东尼奥传染病中心的一名阳性患者,圣安东尼奥市进入紧急状态 今天,德州有127人完成了在圣安东尼奥市空军基地的隔离回家,其中包括125名从钻石公主号上撤侨的乘客
美国检测新冠肺炎检测要不要钱? 新冠肺炎检测费3000刀 ?4.5万人白宫请愿免费诊治
前几天,我们报道了一个美国小哥,怀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,去医院做检查,竟然收到$3,270的账单!
Osmel上个月刚从中国出差回到迈阿密后,出现流感症状。由于担心自己是否感染上新冠病毒,Osmel决定去医院接受新冠肺炎病毒的测试。
幸运的是,Osmel最后确认只是感染了普通的流感,并不是新冠肺炎病毒。但两周后,他却收到了一张3270元的账单!
详文阅读请戳《怀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,美国小哥检查后收到$3,270账单!》
Osmel的经历让很多人担心起高额的新冠病毒检测费,一则向白宫请愿的帖子最近也开始在朋友圈流传:要求美国政府向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患者免费提供检查和治疗服务。
请愿书中写道:- 目前,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的价格为3600美元,个人需要支付50%
- 这种潜在的经济压力可能会阻止可能被感染的人寻求测试和治疗
- 如果不控制病毒传播,那么结果可能是严重的经济衰退
- 希望美国政府为所有阳性患者和潜在患者提供免费测试和治疗
截至目前,已经有超过5万人签名。链接:https://bit.ly/2TvRZEO
但根据business insider报道,美国健康保险计划(AHIP)上周四发布一份报告指出,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(CDC)单独对新冠肺炎的检测是免费的!
但如果要进行其他病症的检测或者叫救护车,就要根据自己的医疗保险项目自费一部分。
而在我们前几天的评论区,也有网友分享过自己的检测经历,表示新冠肺炎的检测本身不收费,但去医院的其他检查是需要付费的。
而尽管新冠肺炎测试是免费的,但美国人仍然可能被昂贵的医院账单所困扰。
Buiness Insider 通过参考Fair Health数据,总结了去美国不同级别医疗机构,做新冠肺炎相关检测比如验血、流感检测、门诊费(非核糖核酸检测)等大概费用:
Buiness Insider指出,表格中的额数字仅供参考,具体费用根据每个人的保险有所不同。
因此,上文提到的这位Osmel小哥,他进行了鼻咽拭子CT等项目来排查流感和新冠肺炎,但因为他的医疗保险可覆盖范围有限,收到的3000多刀账单,应该是针对流感检测的相关费用,并非新冠肺炎核糖核酸的检测费用。
此外,有CDC的检测盒出现了问题,没法下发。2月29日,FDA宣布,允许全美各州有能力的实验室自行研发新冠肺炎检测试剂盒。
那么问题来了?如果你所在的州可以自主检测新冠肺炎,是否需要收费?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因州而异。
以纽约为例,目前纽约州的阿尔巴尼的Wadsworth医学实验室和纽约市公立卫生实验室可以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。
3月2日,纽约州州长库默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只要符合CDC检测标准的州内患者,均不需要支付新冠肺炎检测费用。
同时,州财政将要求所有纽约州内的医疗保险公司,免除患者为进行新冠肺炎检测而产生的诊所看病、急诊室问诊、急救治疗等相关费用。
昨天,美国食品和药监局FDA表示,将在本周内完成一百万次检测工作。
总之,特殊时期,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看待接收到的消息。不要过度恐慌,更不要传播不实信息。理性判断,合理防护,才能最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共克时艰。
|